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覆盖,移动支付继续高歌猛进,其中,扫码支付表现依然强势。借用一句话,2016必定是扫码支付至关重要的一年。作为事儿君重点关注内容之一,年终盘点自然少不了它。
1、扫码支付被认可
2016年12月12日,中国银联正式发布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,中国银联方面表示,“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”的发布是银联作为银行卡转接清算组织,为市场需求方提出“互联互通”技术解决方案的重要举措,也是银联联合成员机构推广与应用二维码支付的第一步。后续还将陆续发布配套的业务规则和产品方案等,搭好平台,做好服务,联合商业银行以及其他成员机构,共同为持卡人提供更多低成本、安全、便捷的支付选择。
同时,央行发函称,二维码支付具有进入门槛低、便捷等特点,适用于对传统POS收银成本敏感的小商户的日常小额交易,可定位于传统线下银行卡支付的有益补充。此函一出,表明央行在监管层面正式认同扫码支付。
2、扫码支付成定局
早在今年6月29日世界移动大会上,中国工商银行就展示了基于Token研发的扫码支付产品,该产品依托已有银行卡提前注册并登录工商银行“融e联”APP,在实际体验中和其他扫码支付并无太大差别。
9月,建设银行正式推出“龙支付”品牌,该产品包括了多种支付方式,其中就包括建行二维码支付。与工行不同的是,“龙支付”扫码实现了对他行客户的覆盖。
11月,民生银行正式上线“民生付扫码”功能,成为首批上线的银联标准二维码支付产品的银行.....
可以预见的是,越来越多的银行将推出相关扫码支付产品,特别是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出台后,中小银行有了更大的参与可能。
3、扫码支付市场成淘金地
根据iResearch 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,2016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交易规模达到19万亿元,同比增长62.2%;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预计将达到38万亿元,同比增长215.4%。
在此趋势下,2016年,微信支付、支付宝、银行和银联都投入巨大资源推广移动支付,而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商成为各家快速拓展商户的关键。各家在营销端都采取了“补贴”政策,通过返点、激励等方式争夺服务商。
4、扫码支付市场双巨头
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,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上半年整体交易规模为13.48万亿元,而交易量排前两名的支付宝、微信支付加起来市场份额达87.5%。但是,支付宝由2季度55.40%的市场交易份额降到50.42%,环比降低了近5个百分点;微信支付由2季度32.10%的市场交易份额上升到38.12%,环比上升了6个百分点,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。
5、扫码支付人群占比
根据公开数据显示,2016年有92%的90后使用移动支付,中国大学生在支付宝上的人均支付金额为40839元,比2015年增长了97%。而90后们不仅仅是移动支付的用户,还是扫码支付的推广者。
近日,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2016年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城,2016年男性用户占全部移动支付用户的76.7%,而女性用户占全部移动支付用户的比例为23.3%。
而扫码支付凭借其操作简单便捷、搭建成本低廉等特点,近年来在零售业、餐饮业迅速普及,成为移动支付主流场景。报告还指出,用户最常用的扫码支付场景为超市或便利店,占比为47.7%;其次是餐饮店,占比为23.0%;自动售卖机及电影院的占比分别为17.1%和16.9%。在其他场合使用条码支付的用户占比为33.0%,不使用扫码支付的用户占比为28.0%。同时,过半用户使用或接受扫码支付,城市用户的使用或接受程度高于农村用户。
综合行业背景、发展趋势、市场份额、用户画像等因素,2017年扫码支付将势不可挡,一场支付大战也将整装待发。
(源自搜狐科技)